闪联 长城 共同振兴民族IT产业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长城电脑,代码000066),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英文缩写CEC)通过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骨干企业。公司在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广西北海市建有研发、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拥有员工4300人。
坚持自主创新 成为行业龙头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是创新。长城电脑是中国最早生产微型计算机的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台高级中文电脑“长城0520CH”的制造者。2007年,长城电脑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业务涵盖计算机关键零部件、计算机整机及消费数码产品。“长城”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长城牌计算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是中国名牌产品;长城电源、长城显示器是消费者最喜爱品牌之一。
长城电脑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研发生产厂商和最大的OEM(代工生产)产品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电源和显示器制造商,也是中国出口创汇最多的IT企业之一。据统计,长城电源占有国内35%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显示器也一直是国内第一品牌。长城的磁记录盘基片位居全球OEM市场第一位,占有30%的市场份额。单片500G垂直磁记录盘基片的精密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达到1/10纳米级,在中国本土企业中是唯一的。
长城电脑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英文缩写CEC)的控股骨干企业,一直备受各级领导重视。2003年4月,国家有关领导在视察深圳长城科技园基地时,对长城集团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长城是很有希望的”。2004年1月,国家有关领导出访埃及,随专机携带10台长城电脑作为国礼赠送给埃及政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数万台长城电脑被作为国礼和友谊的纽带,插上翅膀飞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欧洲各国。
牵手航天事业 拓展战略业务
在国内市场上,长城电脑全面启动了拓展战略。2008年12月12日,长城电脑召开了以“潜龙出海、长城腾飞”为主题的22周年庆暨品牌战略发布会。公司凭借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优异的品质,牵手中国航天事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IT行业独家合作伙伴,并荣获“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中国航天专用产品”称号,以航天科技、航天品质为内涵的新产品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长城电脑整机事业部与铁道部、INTEL公司联合开发“铁道部安全电脑”,预计年内供货量约数万台。面对行业不景气的现状,长城电脑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在“家电下乡”PC部分的投标中,长城电脑参与投标的长城品牌产品全部中标。
现在,长城电脑已建立了中国最完备的IT产业制造链,涵盖计算机整机制造及周边产品、计算机核心零部件、网络及数码产品领域等,除CPU外全部实现自己设计制造,形成了“上下游产品紧密衔接,前后关联、互补性好、自我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公司在全世界设有3个专业实验室,在全球注册专利2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00余项,并承担火炬计划及“十一五”计划等国家重要科技项目。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过,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长城电脑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以资本运作搭建新的平台,成为长城电脑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砝码。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增持“冠捷科技”股权便是行动之一。上半年,在CEC集团董事会领导下,公司成员企业借道香港,果断抄底,从二级市场上增持“冠捷科技”股份,不仅有效摊薄了一期收购成本,而且提高了整体经营业绩。6月29日,长城电脑完成了对“长城香港”的收购工作,直接、间接持有“冠捷科技”股权达到26.5%。按照新的会计准则,长城电脑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107.28%,取得良好业绩。
联手闪联 共筑产业美好未来
长城电脑在全力提升品牌和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积极投身于行业规范的建设与推广。2004年12月18日,中国3C产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闪联标准”在产业化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为闪联的发起厂商之一,长城电脑一直致力于闪联标准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进。早在闪联成立前,长城电脑就已经意识到中国信息产业标准缺失的状况,看到了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并且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技术标准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如不能迅速追赶上去,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要想改变被动地位,使我国信息产业迈上更高台阶、取得更大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
在闪联的发展过程中,长城电脑不仅为闪联标准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闪联工作和各项产品的推出做出了巨大贡献。长城电脑推出的多种闪联产品,符合闪联标准,在业内保持了领先地位。
今天,长城电脑为全球1/5使用电脑的人服务,我们都在享受长城整机及长城部件带来的卓越品质。展望未来,长城电脑将以人为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益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扩大营销规模,实现“产业向中上游转移、技术向中高端拓展”的发展战略,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实现共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