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育宁:组织架构是闪联冲击国际标准成功的关键
7月28日消息,今日闪联公司总裁孙育宁正式向网易科技确认闪联标准被正式接纳为ISO国际标准,成为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首个国际标准。这是孙育宁首次在闪联成为国际标准后接受媒体访谈。
在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标准之后,闪联总裁孙育宁今天上午10:30分做客网易科技高端访谈,就闪联成为国际标准的经过以及闪联未来的打算进行了深入交谈。
首先孙育宁总结了闪联成为国际标准的意义,他表示,从此中国企业在未来3C协同技术和产业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话语权,中国厂商在做国际3C市场时不必再为规格之间的不同付出更多成本。
孙育宁很满意闪联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他表示,在通过国际准备的最后一轮投票时,闪联大获全胜,在26个投票国家中得到了25个赞成票,仅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对于已经拥有114家联盟成员的闪联标准的未来,孙育宁表示,从闪联正式被接纳为技术标准,到它最终在产业化获得成功,有一个非常艰苦的推广过程,对于闪联来讲,技术标准获得成功只是产业化的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并不是全部。
闪联能够成功冲击国际标准,其组织架构起了很大帮助。孙育宁表示,闪联学习了国外在制定技术标准时的经验,从联想( 企业库 论坛)集团、TCL等公司中独立成立中立公司,快速有效地解决了闪联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就此问题,孙育宁还提到了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是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反垄断法的干扰。孙育宁说:“因为垄断法的核心是,一批或几个企业通过垄断某一项技术或标准对其他一批企业的利益带来侵害;我们相当于把制定标准、推广标准和应用标准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纬度,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闪联技术标准在国际上进行投票时没有出现垄断困扰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是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并且也是照着这种方式去做的。”
精彩观点:
闪联能够走到今天,除了厂商的共同努力、国家的支持以外,我们的治理架构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因为没有这个架构,走到某一天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在其他标准组织里所发生的不和谐声音和现象,知识产权共享说不清楚,知识产权归属说不清楚,这批企业侵占了另一批企业的利益,说不清楚,这样对于标准的执行都有问题,所以这条道路,通过我们的设计,我们认为是到目前为止解决得比较彻底的问题。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的经验,也是我们和国外企业在交流、合作,甚至在竞争里学到的非常宝贵的东西。
这个标准最终通过成为国际标准,产业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几个关键事件的发生,首先是中国企业在未来3C协同技术和产业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话语权。第二点,有了这个技术标准以后,能够更好地规划我们产业发展的未来。
在闪联技术标准最后一轮投票里,我们是大获全胜,总共参加的26个投票国家中,25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只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对于我们来讲,在国际ISO/IEC通过闪联技术标准,我们在国际上获得了技术组织标准认可,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门票,但有了这张门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产业化上一定能获得最终成功,所以我们还是在积极地推动相关企业和国际组织在闪联技术标准上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