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盟新闻>中国标准化杂志采访闪联孙育宁

中国标准化杂志采访闪联孙育宁

2019-10-24

导 读

每一条IEC标准,都是普通家电时代过渡至物联网时代的见证者。标准的制定及发布,尤其是IEC标准,是一部产业发展历史。
创新本身是无序的,但产业的发展必须是有序的,标准即是规范行业并促进行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孙育宁


2012年,在闪联标准工作组及闪联信息产业协会的基础上,闪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闪联)成立。闪联是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发起,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产业推进的创新型联盟组织。


截止到2018年底,闪联共有成员单位260家,其中包括联想、TCL、康佳、长城、长虹、创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三星、松下、飞利浦、LG和KETI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


闪联秉承“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宗旨,致力于电子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领域里电子终端产品和家用电器产品互联互通标准(闪联IGRS)的制定、推广和产业化应用。2011年,荣获北京市民政局评选的首批5A级社会组织,是北京市信息技术行业唯一家5A的社会组织。201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首批A级产业技术新战略联盟。2015年,荣获中关村管委会颁发的首批示范型社会组织。


闪联对IEC的认识是怎样的,您认为IEC标准的发展对于企业和行业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孙育宁:作为一个存在了113年的机构,IEC是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IEC标准覆盖面宽广,共有八大分类,除却电气工程相关分类,还有电信和电子元件及组件标准、电信电子系统和设备及信息技术标准等诸多分类。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寸步难行。随着中国产业的迅猛扩张和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标准的制定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标准影响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中国要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制定和拥有自己的标准! 



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产业融合中发现了机会,决定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合作当中,想法和提案得到了一些国际专家的认可,也符合当前产业发展的情况。随着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逐步重视,随着我们逐渐在IEC争得话语权,随着与国内外标准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增多,我们借鉴了很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与流程,用来推进国内的产业标准化。这意味着很多领域的工作,将有更严格的执行,更规范的要求。标准的制定,一直是以市场和产业的需求为导向,能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变革以及社会进步。每一条IEC标准,都是普通家电时代过渡至物联网时代的见证者。标准的制定及发布,尤其是IEC标准,是一部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透过标准看行业发展现状,透过标准展望行业发展未来。



IEC标准对企业和产业都有着相当积极正面的作用。标准的制定推广和产业化应用能带来什么?使用统一的标准,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能拓宽产业发展、能在关键技术上带来突破,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创新本身是无序的,但产业的发展必须是有序的,标准即是规范行业并促进行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您如何看待标准化在闪联战略中的位置和作用,闪联对国际标准化工作是怎样布局和规划的?

孙育宁:很多企业都设有标准化部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企业在技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凭借标准的制定和落地,可以有效利用产业链的资源,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这对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会尝试着将新技术应用到标准中,如果后期标准落地了,也能证明该企业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标准化是企业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链接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样的,标准化在闪联产业联盟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和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联盟发展的核心和根本,也是连接所有闪联产业联盟成员,形成凝聚力的重要一环:我们的深度成员服务,我们为成员开拓的市场和搭建的成员间合作关系,有很多都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



国际标准化工作是闪联产业联盟一直以来重要的布局。闪联有着通过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走出去”的愿景。闪联每年都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以及颇具闪联特色的专家组会议和闪联标准工作组会议,在这两个会议上,会对立项草案、标准立项与申报以及行业标准化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并根据当前情况灵活调整后续工作内容及标准化战略。



请介绍闪联参与IEC国际标准化的成功案例,有何收获和感想?

孙育宁:截止到2019年为止,由ISO/IEC正式发布的闪联系列标准已有14项。收获之多,绝非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但更多的,应该是感慨。每走一步,我们都会进行反复的磨合和艰难的决策。我们一直在用梦想作为动力,努力去化解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生存问题上的尴尬。


我们从2004年开始,就在国际标准这条路上摸索。那时候没有前人指路,闪联只能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6年,闪联向ISO/IEC提交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份国际标准提案。第一份提案一出世,就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他们更希望将中国纳入他们的体系之中。所有人都知道,对于大佬们抛出的橄榄枝,接过是康庄大路,拒绝则是荆棘险径。但是我们不能违背初心,还是说了 “NO”。


在2007年11月,关键的FCD阶段,我们得到通知闪联被“PASS”掉了。对这个结果,我们痛心却不意外。赶紧回来研究票数,并进行自我反省,想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在下次申报的时候能不能想办法避免这些问题。在一次一次比对票数之后,我们发现是票数的计算上出现了疏漏,也就是说尽管有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闪联仍涉险通过了ISO/IEC的FCD投票。并且令人兴奋的是,即便是在当时那种严峻的情况下,也仍有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投了赞成票。


这次的侥幸通过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于ISO/IEC等世界标准组织还不够了解,同样的,他们对我们也是陌生的、质疑的,我们的提案还存在着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修改提案,积极与各国专家进行沟通,用实力说话。


努力并没有白费,在2008年ISO/IEC最后一轮投票中,我们扭转了局势,以高达96%的投票支持率通过投票。于是,我们有了中国在3C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是全球3C设备协同领域首个国际标准!


在之后的这些年里,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我们都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从质疑到沟通,再到认同和支持的过程转变并不容易,但是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咬着牙走过来了。


您认为参与IEC国际标准化工作对闪联参与国内标准化工作有何启示和影响?

孙育宁:中国一直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了中国的标准在国际上能对技术和产业产生影响,能与各种国际权威标准组织(如ISO、IEC等)合作,各级标准化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标准的国际化是企业在外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国内企业对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抱有很高的热情。当下,许多企业都将其独有特色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出既适合国际又迎合国内市场的标准。毫无疑问,参与IEC国际标准化工作,可以反向推进国内标准化工作。针对国内标准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标准化法一直在进行修订,还增加了团体标准的相关内容,这些举措都将加快我国标准化进程。



除了IEC国际标准之外,闪联GB/T 29265系列国家标准已经发布2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发布7项、企业标准2项和团体标准发布11项。不论国内外的标准,都是一个规划和分割市场的过程,不参与这个竞争,就只能处于产业的末端,地位很难改变。我们把在IEC汲取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国内标准化事务上,以助推国内标准化进程。当下还存在标准和产业化脱节的问题,这也是闪联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标准化》杂志)

Copyright © 2017 闪联产业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51284号-1